8月3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亲切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李亚杰)“今年上半年北京外企职位需求呈现矿业、日语软件开发等冷门专业的中高端人才短缺现象,而初级秘书、助理、会计、人力资源等大众行业人才需求仍然很旺,占外企人才市场需求的62%……”
以上是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发布的最新统计。近年来,FESCO连续举办“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交流会”,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多次参加外企人才招聘会,前来应聘的各类专业人才累计上百万人。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社会重视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日渐浓厚,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逐步改善,各类优秀人才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凸现。
经济社会要发展 人才培养要先行
万顷波涛、海鸥竞翔、平川沙滩、松柏滴翠……夏日的北戴河风光无限,让人陶醉。
8月3日至9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带着家人来到北戴河休假。邀请教师和教育专家到北戴河休假,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是体现中央关心教育,重视人才,密切与广大教师和教育专家联系的一项具体举措。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人才工作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后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2004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5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指明了方向。
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和整合各部门的工作力量,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人才工作的力度,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也制定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十一五”人才规划和人才发展战略,发布《人才资源状况》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等。
目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已经形成普遍共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时代呼唤人才 人才推进事业
从2003年至今,全国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的党政干部约1600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900万人次、专业技术人才约2600万人次。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加紧培养造就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
根据中央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有关部门实施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启动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
“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和“百人计划”……中央和各地各部门把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相继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中央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有关部门开展“三支一扶”活动,实施了“百万中专生计划”“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围绕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央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东北之春”等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东北行”活动,选派干部到东北三省挂职服务。
——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部门每年选派15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开展服务,每年又从西部地区选调26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东部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培训。
实践证明,人才资源开发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配合,相互促进,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又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遇和舞台,促进了人才成长。
支持人才干成事业 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供法律保障。
——企业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更加灵活。目前,全国已有65万个单位推行了聘用合同制,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
人才“柔性”流动、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度……各地纷纷打破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完善政策措施,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渠道,贯通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有力促进了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春晖计划”“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央和各地各部门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通过实施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支持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106.7万人,学成回国人员近27.5万人。2004年至2006年引进外国和港澳台专家约134.2万人次。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区域人才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共享机制,长三角、泛珠三角、东三省、京津冀、中部六省等区域性人才开发合作机制相继建立,人才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