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大量新增及富余劳动力急需培训、提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布局散、规模小、条件差的困扰。如何将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做法是——建设“职教城”:夯实经济社会发展之基
被称为“东方第一城”的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一个制造、农机、轻纺、食品等工业相对集中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大量新增及富余劳动力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2006年开始,佳木斯市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城市规划大格局之中,加快建设“职教城”,积极探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综合效益已初步显现。
大手笔布局:
将“职教城”建设纳入整体规划
从历史上看,佳木斯市职业教育工作曾创造过辉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该市各行业都有职业学校,年均培养能力达10万多人,高峰时达到20多万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实用技能型人才。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转制、行业重组,职业教育发展也面临着重大调整,一些问题逐步显现:
一是职业教育投入减少,规模急剧萎缩。全市技工学校由原来的50余家减少至5家,政府办的职业学校也由原来的24所减少至11所;同时,平均每所学校的在校生数加上短期培训人数还不到200人。其结果是,全市职业教育形不成整体优势、达不到规模效应。
二是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通畅的就业渠道。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共开设有计算机、财会等80多种专业,其中,有一半的中职学校开办了计算机专业,而该市经济发展急需的农林、畜牧、机械制造等专业开设得很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与地方经济衔接,使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造成学校“出口不畅,入口不旺”。
三是布局不平衡,资源浪费严重。全市职业学校布局分散,同时大部分学校设施落后,缺少现代化的实习设备,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招生人数不足,教师工资难以保证,有的下岗待业,有的转行,造成职教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
2006年,佳木斯市启动实施了城市新区建设拉动战略。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本着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已有职业学校、统筹专业设置、统筹规划管理的原则,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城市规划大格局之中,果断决策:在新区中划出100多万平方米土地,建设“职教城”,形成以“职教城”为核心的西部城区。
市场化运作:
多渠道筹措“职教城”建设资金
按照规划,“职教城”建设需要资金总投入10亿元以上。佳木斯市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资产置换。该市通过对职业学校原校舍的商用开发、资产出售、资产相抵等形式,置换建设资金达2亿多元,解决了这些学校新校舍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学校整体搬迁至“职教城”,在教育功能、设施资源上总体布局,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
——以免代投。“职教城”与市府大厦相邻,土地市值呈上涨趋势,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争相竞购。该市市委、市政府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坚持将之作为“职教城”建设用地,无偿划拨,仅此一项就折合投入资金3.2亿元。同时,政府在教学楼等教学设施建设上,对土地、规划等各种规费、税费给予减免优惠。
——内引外联。在“职教城”建设过程中,该市在以项目建设争取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到世行低息贷款1.7亿元;通过银行贷款、施工单位垫付、动员社会各方面投资,完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市政府还引导鼓励各县(市、区)政府投资职业学校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市、县(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职教城”建设资金累计已达6000多万元。
管理上创新:
用新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发展
佳木斯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在办学管理、办学经营、办学网络上创新,强化“职教城”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带动和引领人才市场,使之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加强资源统筹共享,在办学管理上创新。为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该市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中心,统筹“职教城”布局建设,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体育场馆、生活服务区的统筹和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共享。
——抓住“入口”、“出口”两个关键点,在办学经营上创新。该市将“入口”前置,以农村学生为重点,将招生工作前移至乡村,设立办事处、招生点,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同时将“出口”后置,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用工单位上,通过联合办学、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站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开展订单培训;针对特种行业、特殊工种,进行委托代培;建立起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的新机制,实行合同化、契约化管理,努力实现“入口旺,出口畅”。
——泛化职业教育对象,在办学网络上创新。该市尝试把职业教育的对象泛化,把职业教育植入到各个学龄段、基础教育的各阶段以及特殊教育之中。同时,让职业教育走出校园,在下岗职工、在岗职工、外出务工人员以及在社区教育中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并与县、镇、村的教育资源及成人学校相连接,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的职业教育网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如今,佳木斯市建设“职教城”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已陆续有16所院校在“职教城”落户,初步形成了中、高等职业学校有序分布,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紧密结合,城区内生活服务、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等公共资源融通共享的一个新型的职业教育群体。按照规划,再经过2-3年的努力,“职教城”在校生将达到3万余人,教师总数达两千多人,使佳木斯的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集中化办学,并以此拉动城市新区建设,逐步成为一个新型的中心城区。
【局长观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教育局局长颜忠:
加强统筹规划加快职教发展
当前,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全国一样,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怎样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担负着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任务。我们将充分发挥好统筹规划的参谋作用,进一步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设好“职教城”,推动职业教育走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集中化办学的道路。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力度,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联系、沟通,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和校际间、校企间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我们还将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不断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打破户籍、学籍的限制,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不断扩大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落实好国家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引导农村、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真正把职业教育办成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4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