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所首页 > 高职动态 > 正文

加强职教实训基地建设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2019年03月26日 10:02

——祝贺“第五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览会”召开

职教实训基地建好更要用好

——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

目前,职业院校已经普遍建立“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实际、面向岗位要求开展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也广泛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新的教学模式。然而,要使教学过程符合生产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完整地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需要在职业的情境中通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就对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要投入100亿元重点建设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各地也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加强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怎样才能建好、用好实训基地,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日前,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

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充分认识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余祖光认为,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通过跟踪分析发现,其中很多人的就业质量并不高,稳定率也不高。据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给上“三险”的不足50%,毕业生签一年以下合同的有70%。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职业学校教学设施及实习实训设备的水平不高,毕业生能力与岗位实际存在距离是重要原因。而通过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的环境,加强企业文化的氛围,既是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短板所在。

他介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做”中学,比单纯地听、看学习的有效率能提高60%-70%,而且对知识、技术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同时培养。因而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他举了个例子,某校开设可编程序控制课程,原来只有两台设备,教师上课只是演示,大量时间讲理论,学生看得多练得少,学习兴趣和效果都不佳,后来设备增加到人手一台,实践多了,讲理论少了,在总课时大大减少的同时,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反而增强了。他说,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扩招和提高质量都是当务之急:扩招的实现在于通过资助贫困生等政策转化潜在需求;提高质量在于通过高标准的实训,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的职业能力。因此,根据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弥补实训条件薄弱这块“短板”必须根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精神,建好实训基地。

建设高标准、高效益的实训基地,需要打造教育、教学和建设的链条

余祖光谈到,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有三层目标:其一是让学生具有综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二是形成处理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协作、与人沟通等关键能力;其三是在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培养目标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单项或综合技能的实训。符合建设标准的实训基地,至少要满足这三个层次的教学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置于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与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同步进行,现代教学实训手段不能不与先进教学组织方法相结合,更不能脱离高水平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基地建设要与教育教学过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构成完整链条。

他说,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否提高,新的课程、先进教学方法能否推广,在一定意义上都取决于实训基地的硬件装备水平、软件先进程度和教学环境的优越程度。然而据调查,目前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80%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而且实训工位不足,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据对一个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设备的调查,中专学校设备价值校均800万元,中职学校设备价值校均500万元,尽管这个市已经很有基础,但若按3000人的校均规模计算,人均实训技术装备价值不到2000元。对此,他很感慨:建设教学硬件易,推广使用配套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难。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设计好实训生产服务项目,而且要设计好实训过程,特别是要建设好实训环境。将学习过程参照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设计,突出针对典型产品制造和典型服务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训练。好的基地是多功能的,既要满足学生培养需要,也要利于师资的双师培训,既要体现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开发实训课程。基地的建设,装备要有先进性,要更多地还原生产服务的真实环境,但又不是生产车间的搬家,而要源于生产高于生产,打造教育、教学和学校建设的完整链条。

要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需要开发并且赋予基地更多的功能

余祖光说,大力建设基地,面对新任务,创造新方法,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基地,既要出人才、出师资,还要出成果。因而,要开发并且赋予基地更多的功能。

首先,基地建设要有实用功能,要满足学生实训和双师培训的需要,培养岗位应用型人才,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装备培养与企业员工一样规范的学生,缩短学生从单项技能到多项技能、从技术能力到职业综合能力的成才过程。

其次,基地的建设要有创新功能,要满足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发达国家的实际看,新的教学方法、一体化课程等大都是在高水平的、校企合作的基地创造出来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亟待提高,比如能够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地解决生产问题的项目教学,要求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加快方法创新,利用基地不断开展教学实验,不断开发推广新的教学改革成果。

第三,基地的建设要有开拓功能,目前职业教育实训教材有60%的缺口,技能教材的缺口有70%,要利用基地有意识地提高教师能力,与教学装备厂商合作进行教材开发。要建立高起点的技术基础,开发与企业需要一致的教学过程,创造与劳动组织更接近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通过精心建设和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通过现代化技术装备、工作流程及规范操作在基地的体现及企业文化的渗透,特别是实训中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必将缩小与劳动世界的距离,学生能力必将与岗位能力实现真正接轨,企业必将对职教人才另眼相看。(本报记者 潘光)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