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批以面向地方,服务经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大学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从其发展规模看,占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二)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要求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成,教师的教学理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都面临严重的挑战。在教学理念上,还没有真正跳出中专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用中专的教学经验传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学理念的提升严重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
从师生比看,我国高职院校师生比2000年是1: 26.25,2001年是1:30,2002-2006年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呈现出继续迅速扩张及学生数量剧增的态势,估计师生比仍然维持在1:26左右。以湖南省为例,2005年,高职院校师生比为1:26.6。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中规定,50%的专任教师周课时必须≤12,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与国家标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专任教师的周课时一般都在 18—28节之间。③
从学历结构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仅为6.5%,加上在职在读研究生教师比例也不到10%,距离国家教育部提出研究生学历达到30%以上的要求还差甚远。另外,还有11.8%的教师学历不符合要求。
从职称结构看,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布极不合理,绝大多数是由原来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平转为副教授的,正高级职称的比例非常小,全国大约占3%左右。
从年龄结构看,青年、中年、老年教师梯队分布比例严重失衡。老年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大多数接近退休年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近年来补充进来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年龄大都在22-30岁之间,其比例高达80%左右,31~45岁之间的青、中年教师出现断层。
从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看,“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含金量不高,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于15%的占了41.1%,其中,全国有130所高职院校无“双师型”教师。④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654.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 4465.9亿元,8年间增长1.7倍,年均递增13.2%;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211.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027.8亿元,增长2.3倍,年均递增16.2%,均超过了同期GDP年均递增9.1%的水平。从这组数字看,教育经费确实有大幅度提高,但教育经费投向是否合理,是否公平,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1996年,我国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职教总经费的 52.92%,2000年下降到43.12%;1996年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11.53%,2002年下降到6.35%。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 1046.37亿元,其中,普通本科预算内财政拨款为 936.05亿元,占89.46%,高职高专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10.32亿元,仅占10.54%。⑤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有更大的投入。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政府预算内拨款占其学校教育经费总额的比重不到50%。⑥虽然中央决定投入20亿元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但90%以上的高职院校是享受不到这一优惠政策的。以重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它每年的总经费1400多万元,其中,有700)5'元来自政府拨款,剩余700多万元是通过收学费等途经获得,也就是说政府拨款在其经费来源中的比例不足50%。这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承担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置,无法通过政府拨款途经来实现,而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又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1999年12月,广西对高职院校“按学生全额培养成本制定了学费收费标准”,并规定:“各校招收的新高职学生,财政不核拨学生公用经费,学生培养费用主要依靠收费解决;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政策性补助,如奖学金和各种物价补贴等开支,在收取的学费中解决。”还有省份对高职院校财政拨款采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标准,一些从中专升为高职的院校,现在拿到的财政拨款仍是1993年办中专时的标准。国家和省级高等教育经费的安排,如生均经费、科研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经费等,基本上把高职院校排除在外。⑦
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省,高职教育的办学经费来源有44%来自学费收入,省财政拨款只占31%,但从生均拨款情况看,浙江高职生的财政拨款为3900元/生年,相当于本科生(6560元/生年)的59%,差额为2660元/生年。⑧
由于投入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少高职院校纷纷选择投入少的文科专业,导致专业设置严重错位,且重复现象突出,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以2003年为例;我国高职院校招生199.6万人,其中,工科类 64.7万人,占招生总数的32.41%,与三产相关的专业招生130.9万人,占65%左右。⑨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政府部门须高度警惕。
从以上数字和图表可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即东部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相对充裕而西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条件的改善也明显滞后于发展的要求,西部高职院校发展走得格外艰难。西部12省市共有27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仅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4.90%,招生规模仅占全国高职院校的20.70%,在校生规模仅占 20%。这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西部地域广阔,但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二是西部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极为有限,教学设施与教师资源配置亟待优化和充实。这些数字和因素都充分说明,西部高职院校发展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需要各级政府的重点支持,需要全社会,尤其是东部高职院校的智力援助。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高的教育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贴政策却与此相反,实行的是高学历高补贴,高等职业教育享受的政府投入少,有些地区财政给公办本科和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已分别降到1200元和600元。⑩这种投入错位现象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已经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对教育财政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
政府应按照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的原则,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改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区域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不平衡现象,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成本投入体系。
从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看,政府财政拨款依然是大学收入的主要来源。法国的大学60%的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加拿大的大学75%的事业经费由政府拨款,等等。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坚决降低高等职业教育的收费标准,其标准应与普通本科院校收费标准相一致,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创造公平的投入环境,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政府财政投入的相对公平。
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提供与普通本科高校相应的公共教育经费,使生均拨款经费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经费大体持平,以改变目前两类教育在收费标准上出现的较大反差。
在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框架内,高职院校贷款的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原则上高职院校不能拥有自主贷款的决策权,以防止贷款风险发生。
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其核心是追求一种公平、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态。因此,需要树立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从决策层面分析,国家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都应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所培养的人才在总量上、结构上必须与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要充分体现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规模和谐、教育结构合理、教育制度公平,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差距。
各级政府应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有效地均衡配置,特别是在学校公用经费、生均经费、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硬性资源,政府应重点投入、优先配置,并向西部倾斜;在师资队伍建设等软性资源方面,各级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多渠道、多路径自主培养和智力引进。
从学校层面分析,它主要包括生源、课程、教学、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是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具体化,是实质性的,是更深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反映的是内在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学校层面的和谐发展问题。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本。
各省市教育局、人事厅、财政厅、编制办应根据变化的高职院校规模制定动态的标准,根据在校生人数逐年核定。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只核编到学院,学院在编制内自主聘任。
无论哪一类学校的毕业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要达到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且取得教师资格后,方可到高职院校任教。
3.政府要提供面向行业、企业招聘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政策
制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瓶颈是政策不配套。所以,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只能走内培之道,“外引”之路至今因政策原因并不畅通。政府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问题上必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国家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各省市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
跨越式发展决不是单纯数量上盲目地扩张,它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跨越式发展是建立在对发展过程自觉控
制的基础上,是一种科学的、规范的快速发展。现在规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有必要对高职院校进行重新洗牌。今后一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调整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发展力。
要打破部门所有、资源独享的格局,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立足于建设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对缺乏特色、缺乏竞争力、办学条件差的高职院校进行战略性整合。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坚持高起点准人、高标准建设的原则,严格高职院校的审批和准人制度,对新申报的高职院校数量进行限制,严格控制其数量规模,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外延型(规模、数量)发展真正转向内涵型(质量、特色)建设的轨道。质量与特色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力的核心指标。
①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②④陈嵩,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③刘红委.高职院校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及开发策略[J].职教通讯,2006,(11).
⑤⑥胡秀锦,马树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6,(12).
⑦高职生就业的思考:55%的就业率说明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11-22.
⑧麻淑秋.构建与浙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体系CEB/OU.http:1 / www.aj.xinhuanet,com/magazine/2005-05/24/eontent_294922.htm.
⑨马树超等.“十一五”期间需要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职教通讯,2005,(5).
⑩张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创新问题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