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所首页 > 高职动态 > 正文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北京成立

2019年03月26日 10:04

各方科技力量自成体系,零散的项目式合作运行效率不高

日前,首个全国性的产学研合作社会团体——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北京成立。在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上,来自相关部委、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围绕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目前我国缺少一条能够在实践中多方面连接产学研各方的纽带,创新链尚未形成,导致总体效率不高。因此,应通过建立桥梁和纽带、搭建平台等,加强产学研各方面的紧密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向高层次发展。

产学研合作效率有待提高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点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高度共鸣。“我国把建立这一技术创新体系提到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突破口的高度,所以更要深刻认识产学研结合在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徐志坚长期在产学研各级部门工作,一直在协调产学研相关工作。

“从总体上说,目前产学研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各方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仍然不合理,产学研合作在很多时候还缺少诚信和保障,不能发挥继承优势。”徐志坚说,一方面,我国近2/3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研究开发技术,技术力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大学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转化成分较低,资金投入不足。在徐志坚看来,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一条全国性的能够在实践中多方面连接产学研各方的纽带,创新链尚未形成,导致总体效率不高。因此,通过建立桥梁和纽带、搭建平台等,加强产学研各方面的紧密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向高层次发展,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深感组织新型的产学研模式是大势所趋。“目前单个企业独立进行研发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合作创新与技术的外源化已经逐步成为主流。”干勇提倡,除了推行新型产业园的合作机制,还应该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组织,可以把一些相近的院所直接组织起来,然后再跟企业集团结合,增强产学研合作的集中度。

政府是产学研合作中重要一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认为,产学研在国际上通行的含义是官产学:大学和研究机关是一方,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两方,产业是一方,另一方应该是政府。“政府介入到整个创新体系当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们还处在平面系统、线性关系,还没有进入到相互融合的体系之中,所以,找到三方利益的共同点和切入点很重要。”左铁镛说。

政府应该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做什么?与会代表在讨论时认为,政府不仅要在法律、政策、税收、金融贷款上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还必须加大投入,拿出资源解决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等问题。

除了政府的作用,国际产学研合作已经出现了第四方,那就是中介机构。它沟通政府和产业、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关系,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作用十分活跃。

“从这一点上,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的价值抓对了。”国务院参事石定环认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新趋势是从零散小型的、短期的项目式的合作,转向系统有规模的、中长期的、机构性战略联盟。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全国部分省份成立了产学研联合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团体。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团结了一批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学术界的工作者,更容易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能够在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等机构之间进行沟通、协调。

发挥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据介绍,2006年高校的科技经费总量达到了457亿元,是1998年的6.5倍,承接了大量的国家、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的科研任务。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军。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要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推进产学研持续有效的结合。”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

如何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认为,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有四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发挥大学的综合科技实力,实现校企联合,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清华大学每年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其中1/3来自企业的委托,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

二是依托大学原始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科研基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企业与学校研发基地之间紧密的依托关系。

三是建设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平台,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支撑。清华科技园自1993年创建以来,入驻企业已超过400家,目前,每年入驻园区的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30多亿元,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横向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

四是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建立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