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所首页 > 高职动态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展现教育政策亮点

2019年03月26日 10:04
 
 

2008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在上一年增长76%的基础上,又大幅增长45.1%,总计1561.76亿元。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教育摆在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的首位,阐述了五年来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突出成就,展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思路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成效,以“三是”、“三要”的方式就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任务进行了重要部署,展现了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政策亮点

第一,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温家宝总理指出,“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一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坚定理念和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世界全民教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在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好水平。在此基础上,政府强调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重点巩固农村地区“两免一补”的政策成果,适当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同时,鉴于农村(含县镇)1.5亿学生已免学杂费,未免学杂费的城市学生还有1000多万人,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在试点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势必对提高国民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全民教育进程中也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与此相关,义务教育择校和农民工子女上学依然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其在一定意义上看也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较大,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内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为依法妥善解决上述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要真正化解公办学校择校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就学,还涉及更多的政策措施,均需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解决。

第二,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把职业教育办成面向人人的、实用性适应性更强的教育。

当全民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后,“有质量的全民教育”、“保障全民基本技能”和“全民终身教育”将成为三个不可缺少的政策支柱。多年来,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出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招生比趋于大体相当,高职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表明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两大进程中,职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后的定位将更加清晰。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对就业的贡献能力上。为此,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还要深化职业教育的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更好地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多渠道筹措经费,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等迫切需要。

第三,继续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全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今年将首次越过500万人大关,是本世纪第一年毕业生的五倍多,不仅向城镇一半新增岗位形成新的冲击,而且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步伐放缓时,质量就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就是要深化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建设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营造鼓励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和参与科研创新的环节,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努力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使若干所研究型大学尽快缩短同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激励高校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面提高竞争力。同时,为了配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促进教育公平,国家重申将普通高校招生增量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第四,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抓好的三项工作,是政府力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点领域。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更大共识,采取协调行动。按照党和政府的部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重视体育美育工作,切实搞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不仅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发出了清晰信号,现在大的政策方向已定,各地情况很不相同,关键是要靠各地拿出“真招”和“实招”来。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师资水平。要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标准和教育工作评价办法,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素质。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仍很薄弱,除工资收入偏低外,还有医疗保障、住房、培训等问题也需统筹解决。国家明确要求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将为逐步提高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师待遇提供更多保障。同时,国家要求继续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生试点,预计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将推行这项试点,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青年终身从教,并继续做好城乡、地区间教师流动与对口支援等工作。

最后,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教育事业投入,重视促进教育公平。党中央和国务院反复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以更大决心、更多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教育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1.76亿元,一年就增加了45.1%,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我们期盼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能落实“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的要求,依法保证本辖区预算内教育拨款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这是检验地方政府是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的标志性指标,将关系到“十一五”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实现。今后,公共教育资源将更多地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在提高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实效的基础上,继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贫困学生上得起大学和接受职业教育。按照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方向,在逐步使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同时,还要使更加公平运行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变化多样的需求。为此,国家要进一步规范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对公办学校收支严格监管,继续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管理并重,依法积极引导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