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5月23日 访问量:1077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年高考将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近日密集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帮助考生和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和招生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应对新的高考方案,今年,不少高校除在招生专业上进行调整,新增着眼培养急需人才的紧缺专业,扩大大类招生的专业范围外,还积极在学科专业层面推进招生选材与教育培养的衔接,院系在高校招生中的角色从“乙方”向“甲方”转变。
5月21日上午,在清华大学校园开放日暨2016年招生信息交流会上,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介绍,从2016年起,清华将进一步推动大类招生,机械大类将通过对现有院系专业的整合,试行统一招生,学生入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大二分流到各个专业,而作为通识教育试验区的新雅书院也将直接面向考生招录。
“机械学科是清华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招生大户,每年招收学生400多人,机械学科试行大类招生,对清华现行的教学培养方案、学生管理等工作都是巨大的挑战,但也反映了清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大类招生起到了引领作用。”刘震表示,将招生置于人才培养全局,从学科专业层面上积极推进招生选材与教育培养的衔接,是清华招生改革的重要思路。
“以前院系被动接收学生的做法,导致选材与育人两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考生的性格爱好、过往经历、背景知识等个性化特征是否适合该专业无从得知,在未来的招生中将逐步让院系成为招生的‘甲方’。”刘震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学校招生办走访了十几个院系,在今后招生环节中将引入院系意见,共同厘清选材标准和教育目标。
为了避免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时的信息隔阂,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开放日咨询现场,记者发现,除了学校招生办公室外,进行本科招生的院系也主动出击,纷纷设置招生咨询展台,不少院系“掌门人”亲自上阵,就考生和家长关心的招生政策、专业选择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鄂维南院士针对考生和家长关注的交叉学科专业,特别是新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主动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将利用北大的基础学科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备,实验班课程全新设计,实施小班教学,还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关专业进行学生交换和联合培养项目。
据了解,高考之后,北大还将由多名学科专家为考生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填报和职业规划辅导,届时考生可以凭高考准考证和身份证免预约入校,专家咨询将一直持续至高考志愿填报结束。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实行宽口径招生,招生专业基本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设置,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理工学科。为了帮助考生提前了解学科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咨询现场,各院系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讲解团队,通过宣讲会及参观活动介绍院系特色、人才培养、升学就业等情况,帮助考生在充分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并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在选育衔接上,北京师范大学也进行了新尝试,实行全员新生导师制,聘任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在内的80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员等担任新生导师,帮助新生了解学科专业特点、转变学习方式、制订学习规划,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潜力,为促进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招生政策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的空中楼阁,必须与现行体系相融合,通过创新机制让个性化需求在当下的标准体系下具备可操作性。在新形势下,要将招生视角转变为教育的视角,让招生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收获真知,发现自我’,让学生依托教育平台和资源不断成长。”刘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