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
(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理工分院)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电类专业数学课程现状,提出了四方面的改革: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改革考试制度,以在改革与创新中加强高职电类专业数学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 电类专业 数学课程建设
一、高职电类专业数学课程现状———改革的迫切性
近年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如完善数学教材建设、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引入数学实验、改革考试制度,等等。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好的教材能撑起好的课程内容体系。目前适合高职各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在数量上、质量上虽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但是细观各类高职数学教材,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和改进。现行的各种高职数学教材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差距很大,多数教材仍然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框框,没有转移到服务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轨道上来。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毕业于数学专业,对电类专业知识的了解有限,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对电类专业来说,许多工科类高职数学教材的数学基础知识面还不够广,书中的应用例题多为经典物理、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内容。虽然部分教材附有多媒体助学课件,但课件制作多为纸质教材的“翻版”,没有创新。尤其是目前国内许多学历资格考试都将数学列为必考科目,过于强调解题技巧,应试数学成了一道风景线,教材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近年来,教学软件,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倍受重视,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适合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实际的、实用的课堂教学课件仍非常缺乏。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数学中融入数学实验已是一种发展趋势。省内外已有一些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但数学实验的内容取舍、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高职电类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应引起教学工作者的反思,改革的迫切性显而易见。
二、高职电类专业数学课程建设———改革的重头戏
《应用数学基础》是我校高职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我校于2004年12月对《应用数学基础》课程进行了立项,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课程,目的是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数理基础教研室重点对电类专业进行了研究。
1.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彰显电类专业特点。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并取决于数学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地位。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设立数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与工程原理的能力;二是使其具有一定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是使其具有一定的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应围绕这三个方面,使数学课程内容做到与专业课程内容有较好的接口,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高职学生和专业的特点,课程内容应遵循“淡化严密性,注重应用性”的原则。在实践中,我们把高职电类专业《应用数学基础》课程内容调整为: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学实训为三大模块(124课时左右);以复数、逻辑代数为专题小模块。因考虑到复数已退出中学数学的舞台,而逻辑代数又是数字电路的基础,所以将这两部分内容作为专题小模块(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微积分模块主要要求掌握一元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拉普拉斯变换,多元函数微积分不单独设为一章,而是与一元函数微积分整合在一起,并放低要求。新增拉普拉斯变换,旨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预留接口。拉普拉斯变换是在求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在分析和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的运动过程及脉冲电路的工作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电类专业扼要地介绍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概念、主要性质、拉氏逆变换以及一些应用是很有必要的。线性代数模块主要要求掌握矩阵及其运算、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对于其中难点如矩阵的秩,直接用将它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后的非零行数来定义。这样的淡化处理,更易使学生理解。数学实训模块内容要求为:一是学习一种数学软件的使用,并会用其进行基本的运算;二是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电类专业有关的问题),一般安排4次(8课时)。
此外,为了突出应用的目的,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引入要注重实际背景,结合专业学科,偏重列举具有专业背景的实例,删去高职学生短时间内难以理解的繁难公式推导,淡化复杂的解题技巧,并用数学实训加以补救。数学课程中渗透电类专业背景的实例,贴近学生所学专业,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能使数学课程彰显电类专业的特点。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高职学生学习心理。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教师把生动活泼的理性思辨通过数学知识载体对学生实施能动的心理和智能的导引,是一种启迪智慧、开发悟性、挖掘潜能的教育过程。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即:一是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二是能在教师适当引导下进行自学;三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钻研并提出问题;四是能把教师传授的和自己自学的有关知识,通过加工消化建构起虽简单不完善,但确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基本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一般通过以下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数学教学。(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高职数学课程的每个知识点,教师应尽量用引问开始,如导数用瞬时速度引入,定积分用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引入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进一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倡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协作式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互相协作,共同探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如二重积分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直角坐标系中二重积分的计算公式及上下限的确定方法后,可不作重点讲解。为了鼓励一部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可将讨论题按一定梯度设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探讨。通过课后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一刀切”,允许有个性差异,是一种层次化的教学方法。(3)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大课堂信息量。《应用数学基础》中的抽象概念的形成,对高职学生来说仅凭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要完整理解是较困难的。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形象、具体、直观的方法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又如线性代数有些教学内容较简单但书写烦琐,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就可节省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运算方法和观点。经过实践,我们设计编制了线性代数课堂教学实用课件。课件的编制充分体现高职学生认知心理,突出师生间互动,学生反映很好。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了“高职高专《应用数学基础》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信息量大,内容包括网上课程辅导(含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案例精讲、习题及解答等)、数学实训内容、辅导答疑(BBS)和下载中心等,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网络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总之,丰富和创新高职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之适应高职学生学习认知心理,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基础的有效途径。当然,还要注意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突出应用能力主线。《应用数学基础》课程中应适当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主线。在微积分应用中选编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参数,建立数学模型,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既能了解数学建模的初步方法,又能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锐利武器,有利于在教学中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如在讲述导数的应用(极值问题)的前一堂课结束前,教师先提出问题:“可口可乐、雪碧、健力宝等销量极大的饮料罐(易拉罐)顶盖的直径和从顶盖到底部的高的比为多少?为什么?”用几何语言来表述就是:“体积给定的圆柱体,其表面积最小的尺寸(半径和高)为多少?”要求同学在课后自己测量。下一堂课上课时,教师再给学生做测量示范,与学生一起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回答相关的问题。在微积分的应用中不失时机地联系实际进行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试制度,加强学习过程评价。改革考试制度,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把平时的作业设计为一定的梯度,基础性习题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拓展性习题可任学生选做(这也是层次化的教学方法);部分研究性习题作为课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周四中午时间教师为学生课外答疑,对能够完成并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独到之处的学生,在评定成绩时给予加分。课程考试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期中考试设为开卷,事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进行准备,可以是知识的总结或公式摘录等,考试时允许看(但不能看书);期末考试为教务处统一组织的闭卷考试。通过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及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给出学生的总评成绩。
三、高职电类专业数学课程建设的展望———改革的延续性
高新技术的出现,把我们的社会推到数学工程技术的新时代,能否应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正在成为衡量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应用数学基础》作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数学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规律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按照21世纪对高职人才的要求,站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高度上,一方面要重视数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积极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观。在未来的几年内,我们将加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建设,尤其要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坚持教学改革,全面建设好《应用数学基础》课程,积极发挥该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建设起示范作用。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本课程的实际出发,立足于稳妥,着眼于可行及有效。课程建设的内涵是无止境的,应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时充实新的内容,规划—实践—评估—再规划—再实践—再评估。我们坚信任何课程的教学质量都会实现螺旋式的上升,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定华,黄立宏,马柏林.以科学发展观统筹《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J].大学数学,2006(3).
[2]王绵森.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J].中国大学数学,2006(5).
[3]王辉,徐明跃.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4]王立冬,马玉梅.关于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2).
[5]任丽萍.高职院校按系授课的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