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所首页 > 高职研究 > 课程与教学 > 正文

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2019年03月25日 19:19 点击:

李玉春1 何 静2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2、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摘 要:该文通过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的介绍,对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明确提出了高职课程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传统高职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外职教课程的经验为借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大力进行高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新见解、新思路。

关键词:比较教育 高职课程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15[2005]-02-0061-04

一、我国高职课程设置中的主要问题

课程设置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专业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高职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属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原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中,对高职课程设置的要求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基础课可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

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应用的结构模式,即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构成课程体系。这种模式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按自身学科体系寻求自我完整。其突出特点是以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作为主线,这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中澳两国课程设置的个案比较研究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TAFE)以其独特的课程设置而享誉于世,北墨尔本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Northern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AFE,以下简称NMIT)是维州政府资助的一所公立职业技术学院,是TAFE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所有澳洲的职业技术学院中始终名列前三位。 NMIT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能够对我国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带来有益的启示。本文仅从NMIT的课程设置入手,选取国内某高职学院和NMIT的同一专业——“国际商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发现问题,促进研究问题,力求解决问题,为探讨我国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可借鉴之处。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学制为三年,NMIT的学制为二年,具体课程内容详见下表。

三、对NMIT课程设置的分析

虽然表内所列出的只是个别学校的某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与NMIT的对比,但“窥一斑可见全豹”,可以看出NMIT的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课程设置实用化

NMIT的国际商务专业非常注重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开设有各种有关商务的核心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商务知识和技能,获得商务管理和各种商务专业能力,使学生有资格成为中等或大型企业的实习经理。

NMIT的课程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设

的。其每门课程都有统一的编号,每一个专业具有课程多、每门课时少、基本上不设大学语文、体育、政治等基础课,以使有限的学习时间用到专业课程中去。其理论和实践教学之比为1:1,培养目标不是学科理论专家,而是社会迫切需要的、精通各种实用技术的专门人才。

2、课程结构模块化

NMIT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共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做增减。模块都是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3、课程理论适度化

NMIT的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则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由此,实践课程就可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4、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步化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校都是在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即学生毕业前夕,才集中一至两月安排实习,这种实习只能流于形式,几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学校采取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将学生全部集中起来做模拟实习,这种实习也不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个阶段学生无法安心进行模拟实习。而NMIT则是把先学习、后模拟实习的做法改为边学习、边模拟实习,即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的做法,既可以确保实践技能课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

四、对我国高职课程建设的启示

1、课程结构要力求精简,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教育部的发展设想,中国高职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制过渡为二年,高职教育专业实训时间为半年。学制压缩后,高职的课程设置将有所调整,现有的理论课和文化基础课将有所削减,课程结构要力求精简,突出教学重点,主要传授贴近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因此我国的高职课程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传统高职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外职教课程的经验为借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进行高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课程设置模式。

2、课程内容要贴近工作要求

怎样使课程内容更符合相应的工作要求?这就需要研究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所说的匹配程度是高职的课程内容与相应的工作要求之间达成的吻合度。NMIT高职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在其开设的课程中,以“学”命名的课程很少,多数是以工作项目来命名的,比如“商业进出口程序”、“海关进口实践法规与国际贸易”、“运输与后勤运作”等。不难看出,NMIT高职课程贴近现实工作,每门课程都有固定、独立的代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国高职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则要低得多,充斥教学计划的往往是各种各类的“学”,集中表现为太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忽视实际工作的具体应用性,最后导致教师不知为何而教、学生不知为什么而学的尴尬局面。

3、要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能力本位课程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量化和分割成若干模块,然后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培训,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资格。从课程的角度分析,NMIT高职课程值得借鉴。其课程具有教学“模块化”,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关联,课程整体设计是建立在能力本位上的。每一门课程都按照从“职业分析→目标分析→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的开发程序来设计,分别蕴藏着培养学生某方面的专业技能的教学价值,如谈判技巧、商业进出口程序、信息管理系统、商业进出口程序、进出口风险调查报告等非常实际,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操作能力、调研能力、协调能力等都起到决定的作用。因此,通过全部课程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充分体现出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国内某高职学院课程设置表

课程/周课时

课程/周课时

第一学期

德育/2

第二学期

政治理论/2

体育/2

体育/2

英语/10

英语/10

计算机应用基础/4

计算机应用基础/4

管理学原理/3

应用高等数学/3

财政与税收/4

基础会计学/3

第三学期

德育/2

第四学期

政治理论/2

英语/4

英语/4

国际金融学/3

国际贸易实务/4

经济法/3

外贸函电/4

商务谈判/3

国际市场营销/3

电子商务/3

外贸跟单业务/2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2

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3

组织行为学/2

商务沟通/2

第五学期

毕业生就业指导/1

第六学期

毕业实习

毕业调查与设计

笔者注:实际上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很难有效执行,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国际商法/3

商务英语/3

公共关系学/3

国际贸易地理/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

市场调查与预测/3

投资经济学/3

经纪人业务/3

NMIT课程设置表

代码

课程/总课时

第一

学期

VBJ370

职业规划与技能评估/20

VBG847

跨国文化概论/10

NCS009

谈判技巧/20

NCS010

团队建设/20

NOS118

计算机操作—数据检索/10

NOS213

计算机操作/15

NOS250

因特网入门/15

VBF302

商业数学入门/30

NAP722

商业经济学/68

VBJ685

国际贸易准入与控制/40

VBG848

商业机构与合同法/60

VAD363

国际商业学/51

VAD950

营销概论/68

第二

学期

NOS222

Word文字处理入门/20

NOS215

Database数据库基本原理/20

NOS216

Spreadsheet电子数据表基本原理/20

NAP719

非帐目会计学/68

VAD349

国际经济地理学/51

VBG849

商业进出口程序/60

NOS149

交易规划/30

VAD470

市场调查研究入门/68

VBG853

国际法中的贸易原则/60

第三

学期

VBF306

商业统计入门/68

VBG854

运输与后勤运作—管理篇/40

VBG855

海关进口实践法规与国际贸易/30

VBG852

信息管理系统/40

VBG850

国际商业金融/51

NOS230

组织行为/51

VBG857

建立与维持国际贸易关系的商业文化准备(1)/155

VBG851

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20

VBG859

进出口风险调查报告(1)/120

第四

学期

VBG857

建立与维持国际贸易关系的商业文化准备(2)/155

VBG859

进出口风险调查报告(2)/120

NGMS204

战略管理/40

NGMS201

企业家与创新改革/40

NGMS202

期贷预测/40

VBG858

运输与后勤运作—系统发展篇/40

NGMS211

管理风险/40

笔者注:各项实训、实习任务均与相关课程同步进行

(以上资料来源:我国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和http://www.nmit.vic.edu.au的网页)

4、把握好课程的实用性

在NMIT高职课程计划中,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极小,强调的是应用理论;其课程不追求系统、完整,构成要素是工作或职业单元,而不是完整的知识结构;课程偏向于应用理论,课程的理论深度处于较低位置。相比而言,我国的高职课程偏向于基础理论,课程的理论深度较高;课程模式一直徘徊在“三段式”(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状态,而且基础课程一般占到总课程的30%—40%;课程追求完整性、系统性,不能够单元化、模块化。由上可知,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内在差距在哪里,同时也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依据。

5、重视课程开发模式

NMIT高职课程开发是从职业内部出发,依靠行业,以能力为本位,课程重职业、重应用、重输出。整个开发过程受到行业、企业、雇主的监控,其课程内容也是随着职业需求的变化而加以调整。我国的高职课程开发是从教育内部出发,学校为主,以知识为本位,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限制,课程重基础、重系统、重输入,课程内容相对稳定。不必讳言,我们为什么难以突破传统课程框架?一是在观念上,还有许多落后的教育观念没有丢掉,二是在制度上,学校与企业相互隔离的状态没有改变。对此,我们必须反思,要与时俱进,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改革等高职教学的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