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所首页 > 高职研究 > 课程与教学 > 正文

国外两年制高职课程特点及启示

2019年03月25日 19:19 点击:

徐国庆

摘要:确定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已迫在眉睫,它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教育标准与课时数的矛盾;(2)两年制高职的课程目标定位;(3)两年制课程与三年制课程的对接。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的课程计划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国外 两年制 高职课程

高职学制改革已在一些高职院校开始试点。学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改革,确定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已迫在眉睫。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教育标准与课时数的矛盾。即如何在压缩了一年课时数的前提下,继续保持甚至争取达到更高的教育标准。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那么将影响高职的社会印象,阻碍高职的发展;(2)两年制高职的课程目标定位。要解决上一问题,就必须对两年制高职课程目标做出清楚定位,唯有如此,才能开发出目标针对性最强的课程,充分利用两年的学时;(3)两年制课程与三年制课程的对接。在试点阶段,高职两年制与三年制将并存,这就要求新课程框架能够实现两年制课程与三年制课程的对接。国外已有举办两年制高职比较成熟的经验,有些两年制高职课程非常有特色,对它的研究无疑对我们解决这三个问题能有所启示。

一、国外两年制高职课程案例

本文不准备系统考察、比较国外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只是希望从个案中获得解决我们问题的启示。在多种多样的国外两年制高职课程计划中,笔者发现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课程计划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本文拟从对该院建筑类专业课程计划的分析出发,来对我国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做些探讨。

特色来源于比较。要清楚地看出两年制课程的特色,并为三年制改两年制提供思路,需要把它和三年制课程进行比较。在乔治布朗学院,建筑类专业既有两年制的,也有三年制的,这就使得两年制和三年制课程比较成为可能。下面先对该院建筑类专业两年制和三年制课程计划做一概述。

(一)两年制建筑类专业课程计划

1、专业名称:建筑技术员(architectural technician)

2、学制:两年

3、课程目标:(1)参与建筑的设计与开发,能够与建筑师、设计者及建造管理者一起工作;(2)形成完整的建筑绘图知识及设计技能,并能理解建筑设计及建造过程。

4、课程设置:覆盖了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选址调查、建筑介绍、建筑材料,定量调查(估计项目所需的劳动力、材料和设备)、建筑编码、合同及规格等。

具体课程设置为:(1)第一学期包括建筑绘图及细节——woodframe、建筑计算机绘图——ACAD、建筑业实践、计算机技能及应用、建筑史、学院英语、技术数学;(2)第二学期包括住房及小型建筑、小区及建筑管理、定量调查、建筑计算机设计与工作绘图、建筑与环境、专业交流、建造技术数学;(3)第三学期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Ⅰ——混合应用/工 程木材、结构工程——木料设计、定量调查与估计Ⅱ、机械及电子设备安装、建筑三维模拟、 普通选修;(4) 第四学期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Ⅱ——钢筋结构、建筑编码、法律及建造合同、结构工程——钢筋结构、建筑安全实践、建筑计算机设计及文件、专业交流Ⅱ、 普通选修。

5、教学方法:重点采用小组工作和项目本位学习。

6、就业:毕业生可以在建筑业的许多领域就业。可以作为建筑业的技术助理,计算机绘图技术员,可以参与各类图纸的绘制。此外,他们还可以作为销售代理,及到政府部门工作。

(二)三年制建筑类专业课程计划

1、专业名称:建筑技术(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2、学制:三年制

3、课程目标:可以与建筑师、设计者和建造管理者一起工作。

4、课程设置:课程广泛地涉及建筑的商务方面,包括建筑法、合同及规格、项目管理、定量调查、计算机辅助设计 等。让学习者获得建筑技术与管理技能的牢固基础。

第一至第四学期课程与两年制完全相同,第三年具体课程设置为:(1)第五学期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Ⅲ——高层、建构与混凝土工程、建筑科学、规格与文件、演播室——概念设计、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2)第六学期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Ⅳ——革新、建筑经济——成本核算、建筑经济——开发、建筑法——个案研究、项目管理、建筑科学及细节、演播室建造。

5、就业:在工作中要负更高的责任。可以成为计算机绘图技术师,项目管理者,销售和市场专业人员,建筑官员。也可以运作自己的建筑绘图与设计商务。

二、本案例两年制高职课程的主要特色

乔治•布朗学院两年制高职课程很有特色,对我国两年制高职课程设置很有启发。通过与其三年制课程的比较,可把其两年制课程特点归纳如下。

(一)定位非常明确

从专业名称就可以看出,乔治布朗学院用职业名称来描述两年制高职专业名称,使得两年制课程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其描述让人能够清楚地想象到其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并能够与其它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清楚地区别开来。尤其是在两年制和三年制的课程目标之间做了明确划分,它把两年制课程目标定位在技术员,三年制定位在技术师,进一步突显了两年制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总体目标是规划一个专业课程门类,确定课程结构,选择每门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定位明确,使得其整个课程设置很有特色,突出了专业性和应用性,和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有较明显的区别。

(二)普通文化课程很精炼

两年制高职课程要包括普通文化课程是无疑的,问题在于普通文化课程在两年制高职课程体系中应当居什么位置。从上述课程计划可以看出,乔治•布朗学院两年制高职的普通文化课程很精炼,只包括计算机技能及应用、普通课程和学院英语等少量与专业关系并不密切的课程。从课程排列的顺序可看出,它与专业课程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基础与延伸关系,因为普通文化课程并没有集中在第一学期开设,而是贯穿了整个学制。并且其“普通课程”属于选修课程,因而普通文化课程在其整个课程结构中并没有居于中心地位。普通文化课程设置的这一原则,与其课程目标是相吻合的,有利于在两年之内集中有限课时开设专业课程,突出专业性。

(三)重视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筑史、CABT专业交流、专业交流Ⅱ几门课程的设置,说明其非常重视整体的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关注专门化的职业能力。

(四)突出专业课程

突出专业课程是其课程结构的显著特点。在该专业的28门课程中,专业课程为24门,占85.7%,这一比例是相当高的。课程范围几乎覆盖了这个职业的所有工作领域。有些原本属于普通文化的课程,比如“交流”,通过与专业相结合后,也使其专业化了。

(五)突出应用课程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课程名称中除“数学”外,几乎没有以“某某学”命名的课程,多数课程是以相应工作任务来命名的,如“机械及电子设备安装”。而且从知识本身的角度看,也看不出这些课程之间有多少内在逻辑关系。但这并非表明这些课程是杂乱无章的,只是说明它并不是按照学科逻辑,而是按照工作逻辑来设置课程的。这些课程主要是工作任务课程,它是内容与工作任务高度相关,且以工作任务而不是学科为边界划分的课程。判断这种课程合理性的标准并非课程内容的内在知识逻辑,而是与这类课程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划分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覆盖了绝大部分工作任务。这种课程设计原理,大大突出了其课程的实用性,有利于在较短的学制内达到较高的课程目标。

技术员是介于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人才,因而其课程内容也兼顾了设计与实际操作。

(六)专门的大块实习时间很少

不难发现,除了第一学期的“建筑业实践”、第四学期的“建筑安全实践”外,其两年的课程中几乎没有安排专门的大块实习时间,整学期的实践更是没有。当然,这并非表明其课程结构不注重实践,只不过其“实践”都是渗透在各门具体课程中的。这种课程设计不仅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而且在相同的学制内,能大大增加课程设置的门数,提高课时的利用率。

(七)两年制与三年制课程无缝对接

该课程计划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其课程结构与三年制前两年的课程结构是完全重合的,三年制课程是两年制课程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合理延伸,从而实现了两年制与三年制课程的无缝对接。在深度上,三年制增加了“建筑设计与技术Ⅲ——高层”、“建构与混凝土工程”、“建筑设计与技术Ⅳ——革新”等难度更大的工作任务课程,以及“建筑科学”等以系统的科学理论为内容的学科课程;在广度上增加了“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建筑经济——成本核算”、“建筑经济——开发”、“建筑法——个案研究”等管理类工作任务课程。这是一种与传统的顺三角形完全不同的倒三角形课程结构模式(见下图)。

这种倒三角形课程结构不仅反映在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关系上,而且反映在把“建筑实践”放在其整个课程结构的前面,这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课程结构模式。顺三角形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是“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或“实践是理论的应用”,倒三角形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因此可以把顺三角形模式称为应用模式,把倒三角形模式称为建构模式。只有在倒三角形的课程结构中,才能实现两年制和三年制课程的无缝对接。

三、我国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

乔治布朗学院上述课程设计理念,对于探索我国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很有启示。

(一)可能的途径

我国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的确立,首先取决于我们的期望,即我们期望通过对现有三年制课程改良来获得两年制课程体系,还是按照新的课程理念重构两年制课程体系。如果是第一种期望,那么只需要对三年制课程做些删减或合并就行,事实上现在正在试点的两年制高职,其课程体系多数正是这样获得的。

这种思路最严重的可能后果是降低教育标准,进而影响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态度,给高职发展带来巨大阻碍。要在减少一年课时数的前提下保持甚至提高教育标准,唯一的途径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且,现有三年制课程多数是四年制课程的压缩,其职教特色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如果继续把两年制课程看作是三年制课程的压缩,那么高职课程的职教特色仍然无法显现出来。因此,合适的策略应当是趁三年制改两年制的机会,重构高职课程体系。

(二)重构课程体系

受乔治•布朗学院课程设计思路的启示,可确立以下我国两年制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应定位在中级技术类人才

要开发出富有特色的两年制高职课程,首先必须对其课程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从乔治•布朗学院的经验来看,把两年制高职课程目标定位在中级技术类人才比较合适。这既有利于突出职教特色,又有利于突出“高等性”,适合高职教学,且是两年制能够达到的目标。

突出高职的职教特色,是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已有高职课程多是工程本科课程的压缩,没有体现出职教特色。归根结底,还是受根深蒂固的错误“基础观”的影响,死死抱住专业基础理论不肯放,看不到技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在知识、技能结构上的根本区别。但是,目前高职课程目标定位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认为高职就是培养熟练操作工。这一定位是不合理的,因为职业教育从学徒制纳入学校体系,并进一步从中职发展到高职,其根本动力就是对所培养的人才的理论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而理论教学正是学校教育的特长。高职是培养不出非常熟练操作工的。再者,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高等性,其课程内容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含量。因此把高职课程目标定位在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技术类人才比较合适。技术类人才是分多个层次的,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级水平,是两年制高职能够达到的目标。

2、按建构模式编制课程结构

我国目前的高职课程结构基本上属于应用模式,即俗称的三段式课程。这种课程结构是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本身的线性演绎逻辑关系为基础的。且不说两类知识的这一关系是否成立,需要追问的是,高职课程结构应当以工作过程中的个体层面上的各类知识关系为基础,以学生的技术知识学习心理为基础,还是以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为基础。既然高职课程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条引导其学习过程的“跑道”,最终发展其技术实践能力,那么合理的选择就应当是前者。

研究发现,工作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背景与焦点关系,而非线性演绎关系;在学习心理上,高职学生也倾向于在实践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因此,高职课程结构的合理模式应当是建构模式。此外,正如乔治•布朗学院的课程结构,建构模式还能实现两年制与三年制课程的无缝对接,这就在课程实践层面上理顺了两年制和三年制课程的关系,大大方便了课程管理,并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发展。

3、重新规划普通文化课程,突出专业课程

要解决教育标准与课时数的矛盾,在两年时间内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就必须削枝强干,削减普通文化课程的课时数,把重心放在专业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乔治布朗学院课程计划在这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事实上,高职已是一种高等教育,其学生已具备了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养,因而没有必要像中职那样,把较大一部分学时用于普通文化教育。

要削减普通文化课程的课时数,在观念上还是要彻底破除三段式课程中的基础观。这种基础观把这些课程作为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来对待,因而通常称这类课程为文化基础课程。既然是“基础”,那么在夯实基础的口号下,就难以对这类课程做根本改造。事实上,这类课程的功能是进行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养教育,而非专业准备教育,它和专业课程是并列关系。

4、建立以工作任务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要在两年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两年制高职课程的就业导向功能,还必须彻底打破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体系,削减专业基础课程,大量开发以工作项目为中心的实务性模块课程。乔治布朗学院也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以学科课程形式出现的专业基础理论在高职课程中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对工作任务课程打破学科体系的担心,是以“技术是科学的应用”这一范式为基础的。但这一范式在技术哲学中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英国著名技术史专家巴萨拉就曾精辟地论述道,“尽管有新科学理论和资料的涌入,现代技术并不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把科学的发现用于实践中。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科学和技术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各自对与它们相关的产业的成功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著名哲学家克罗依斯(P. Kroes)也明确指出,“关于技术的这一观点是由于科学哲学家没有严肃地研究过技术知识。” 。科学与技术的平行观,为我们确立技术知识在高职课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按照技术知识的实践逻辑,而不是科学知识的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5、减少实习课时,推进理论与实践整合

目前我国的三年制高职课程体系中,通常都安排有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而在乔治•布朗学院的课程计划中,无论是两年制还是三年制,都没有专门的大块实习时间。那么在我国两年制课程计划中,是否有必要继续保持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设置大块的实习时间,目的在于通过工作现场学习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其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目前这种实习多数缺乏老师指导,整个实习过程缺乏严密组织,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很大,效率并不高。这种浪费对两年制高职来说是十分奢侈的。而不设立大块的专门实习时间,不等于不给学生提供工作现场学习机会。乔治;布朗学院的经验是把这种学习融合到各门课程中。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工作现场学习的结构化水平,又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值得两年制高职借鉴。当然,这将给教学过程的组织提出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的课程计划为我们确立两年制高职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照搬其课程体系。只有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参照其课程设计基本思想来确立我们的思路,才有可能建立我们特有的两年制高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