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刘来泉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创业”已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的流行词,创业的理念也逐渐引进了教育课程,其中美国的创业教育走在了前头。我国的创业教育正在探索中,尤其在大学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我国的大学教育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我国的职业院校更需要开展创业教育。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指导世界教育发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各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实践基础上,把创业教育提上了议程。1989年底该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21世纪的劳动世界”,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理念,并认为应与学术性、职业性教育同等地位。 1991年该组织在东京专门召开了创业教育国际会议,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培养的是最具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工资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被雇用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996年雅克·德洛尔领导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著名报告《教育——内在的财富》提出,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出现,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界对人的发展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要求教育系统不只是培养能稳定工作的人,不再是要求教育系统培养某个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使他参加生产某种东西,而是要求他们具有把知识的进步转化为能开创新企业和新的就业机会革新能力的人。在此基础上,1998年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带团出席了会议,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宣言提出了必须将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在韩国汉城又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天保带团出席了会议。在会议给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的《建议书》中提出,职业教育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并把创业能力概括为:工作中的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自我谋职的技能等。在该《建议书》的基础上,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大会通过了《修改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第八条、二十五条规定,职业教育应使个人通过发展必要的智力手段、技术与创业技能和态度,而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应为初次就业,包括自谋职业和就业后的培训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发表的“把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的《宣言》,以及《建议》的准则性文件提出的培养“创业技能和态度”都体现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根本上讲,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国民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以及职业和技术岗位的快速变化,使社会岗位和就业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传统就业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挑战,也为自主创业实现就业提供重要机会和现实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又处在新增劳动力就业、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并存的“三碰头”局面,相当长时期内就业压力很大。每年需要安置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就业劳动力总计约2 400万人中,而今年高校毕业生495万,首次突破就业劳动力总计的20%,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更高达数百万。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两会公布,2007年国家能够安排就业岗位900万,力争1 200万,可见社会就业形势何等严峻!因此,必须提倡、支持、鼓励自主创业,把自主创业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就业政策,并逐步为开展创业活动和自主创业营造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事实上,党的十六大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2003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学习会议上要求,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高等院校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特别是2007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中的第八、十七、二十一和三十六条,都是关于创业内容的条款。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履行促进就业职责时,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提供便利;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鼓励社会各方面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总量是解决就业矛盾的根本出路。如果不是提倡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工作机会,只在现有的工作岗位、工作机会内寻求竞争的话,我国就业问题将无法解决。因此,要把自主创业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就业政策,把自主创业作为更高层次的一种就业。只有大力加强创业形式的就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就业机会,才有可能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有效解决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大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对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具有绝对的优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应为比较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问题贡献力量。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对世界就业形势做出过预测:在一个“学位=32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1999年汉城第二次国际职教会议上,一位国际劳工组织专家报告更明确预测:现行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有50%将难以获得挣工资的工作机会,自营职业是大多数青年人获得经济独立的最大机会所在。世界大学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此,我国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将面临重要挑战,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十分严峻。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连年增加,2007年将达到495万,占新增加的900万个就业岗位的55%,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半数。如果再加上去年30%左右没能就业的毕业生,2007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将占新增加的900万个就业岗位的65%以上,显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成为我国社会就业中非常突出的矛盾。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起正确就业观外,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自主创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和艰巨任务。为此,党和国家早已多次明确提出在我国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要求。1999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0年的《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2004年国家七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又一次提出,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
有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只有1%,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学生创业意识强,毕业生创业率远远高于我国。创业教育是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的事,需要如资金税收等政策环境支持,切实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创业教育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所以,实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进行课程改革,需要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课程要突出创业意识、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培养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创业精神。为此,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学生司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都曾分别下发过文件,鼓励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把就业、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开设创业课程,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和成功就业。
今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美国创业指导基金会合作,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前提是院校领导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开展创业教育技能和能力是关键。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吸取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成功经验,培训职业院校教师取得美国创业教师资格证书,以便在我国部分试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目前该项工作已在北京等地部分院校中开始,期望在试点中摸索经验,在我国职业院校中能把创业教育逐步落到实处,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