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所首页 > 高职研究 > 高职理论研究 > 正文

职业院校能教什么

2019年03月25日 18:59 点击:

徐国庆

职业院校能教什么?这似乎是个不用讨论的问题。人们会很自然地回答: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职业能力。问题在于,鱼和熊掌往往是不能兼得的,我们应当以何为重?是知识,还是技能与经验?近几年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取向,均指向后者,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技能训练, 丰富其工作经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被要求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的产学合作等,甚至明确要求实行半工半读。在这些名目繁多的概念下,职业院校很是被折腾了一番。那么,这是否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有个煮青蛙的故事,想必读者们都知道,在此就不细说。这个生动的故事深刻地启示我们:对重要事件一定要在其发生早期有足够的敏感,深刻理解其实质,并对其可能的发展结果有足够的预见性,否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那么,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呢?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吗?其实不是,所有这些概念的实质,是要弥补我国学校职业教育模式的缺陷。认清这一点,对于正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虽然同是实施职业教育,世界各国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如日本职业教育承担的主体是企业,其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完备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双元制;我国职业教育承担的主体则主要是学校。学校职业教育有一个弊端,即容易与企业脱节而封闭办学,结果专业课老师只会讲课,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学校难以了解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课程内容多是知识的组合,与工作实际无关;学校氛围也无任何职业气息。这种模式培养的职业人才自然难以满足企业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正是陷入了这一困境,因而对上述取向的鼓吹实在是及时且必要。

然而,既然是“弥补缺陷”就不可不分析.甚至完全否定学校职业教育的优势。事实上.任何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均有其长处和弊端,而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就是以双元制著称的德国也存在许多职业学校。倘若我们完全否定了这一模式的优势,那么实际上是在要职业院校为其所不能为、不为其所能为,如此下去,走到极端,必将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重大损失。这一趋势其实已经出现,如不及时纠正,那么我们也成了被煮的青蛙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明晰这一取向的真正用意,即并非要否定现有模式,而是要弥补其不足。既如此,那么课程的重点也就不言而喻了。

事实上,学校职业教育模式有个重要优势,即让学生系统地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在职业维度上开发其智力,并让其接受职业情境的陶冶。这一优势是其它职业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而这些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这一功能.同时在产学合作等概念下努力弥补这一模式的缺陷,职业教育必将能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而技能与经验,还有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一默会知识,待学生工作后将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练习和积累,职业院校过于在此用力,不仅勉为其难,而且有违本份。花费——年时间在企业实习是否有必要实在应当讨论。其实。强化职业素养、教授扎实的专业知识,正是企业对学校的强烈要求。

当然,这并非主张职业院校要固守陈旧、低效的学科课程体系。(事实上这一模式正是笔者近年来极力反对的)。学科课程体系与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是两个概念。强化专业知识只是个基本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落实到强化哪些专业知识、如何来强化这些专业知识等具体问题上。理论研究已充分揭示,学科课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非最佳答案,而项目课程则是我们应当坚持的选择。可见,项目课程的建构其实是在寻找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有了这一点背景,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项目课程的实质了。

《职教论坛》2007/4(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