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大战略“提高生产一线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无论是就业前接受职业学校教育,还是就业后接受继续教育,都是职业教育的任务。一定意义上说,又好又快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各产业部门生产一线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其重要的条件。”全国政协常委、兰州大学教授李国璋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如是说。
李国璋说,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软投入质量的竞争。物质资源禀赋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体制、政策体系和劳动者积极性等非科技型软投入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宏观软投入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强劲的社会需求表明,未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步伐,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指出,国际经验表明21世纪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世纪,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区域板块、区域经济带、区域经济区之间的竞争,世界经济的竞争日益依托区域大城市群的支撑。
李国璋认为,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未来5年和10年职业教育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能够满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器。
“职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大战略。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区最需要的是走进车间和工厂里的人才,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为本地农民、农业和农村服务,通过人才培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结构转方式的背后,本质上掩盖着各地区劳动力素质升级这一核心问题。”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对此颇为认同。
对于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周汉民在发言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周汉民认为,职业教育的发达不仅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还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职业教育直接培养生产和经营一线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大量的‘金边蓝领’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持续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其次,职业教育极大地加快了区域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更新速度;第三,职业教育可为特定区域提供更为实用的继续教育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第四,职业教育机构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灵活地调整教育服务内容,更易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与供给结构的动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产业大军,要靠职业教育来培养
2009年,美国《时代》杂志揭晓的年度人物中,“中国工人”作为唯一入选的群体,排在“亚军”位置。时代杂志称中国工人为中国8%的GDP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工人的排名仅次于美国联邦储备主席本伯南克。就在不久前,美国道琼斯公司旗下知名财经杂志《财智》选出了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继去年入选《时代》年度人物后,“中国工人”再次作为一个群体榜上有名。《财智》评价称,数以亿计的中国工人是世界经济最强大力量之一。
目前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工人,但是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高级技工和技师的严重匮乏,已明显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较低成为一块短板。”李国璋认为,经过多年来改革和发展,一些产业和企业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或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生产一线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提高较慢,与固定资本技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不相适应。
与会专家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帮助广大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渠道。
天津是现代制造业基地,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大飞机、大火箭、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多项重大项目的逐步推进,各类人才缺口很大,其中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汽车、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八大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天津历届市领导都反复强调:“高端人才可以引进,但百万产业大军无法引进,要靠职业教育来培养。”
据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介绍,天津市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26所,在校生14.5万人,占天津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中等职业学校122所,在校生近20万人,占天津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0%。在省部级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优质教育的学生已占70%以上。近年来,天津企业新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在湖州,块状产业明显,呈现出区域性集聚势头,特别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源基础的产业更加突出。在全市区域块状经济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规模优势的产业主要有:丝织印染业、木业、童装业、建材业。此外,还有一批极具潜力的产业如安吉县的竹制业、南浔区双林镇的磨具磨料正在蓬勃兴起,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湖州区域块状经济群体。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湖州对职业教育进行布局调整和专业优化,全市基本实现学校与地方产业、专业与行业企业、教师学生与职业岗位的三个对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湖州市区的4所重点中职学校中,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形成了信息产业、数控机械、电子电工和商贸财经四大模块;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形成了服装、艺术、现代服务业、学前教育四大模块;湖州交通学校形成了汽修、物流、路桥三大模块;湖州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形成了园艺、种养殖特色模块。各县也呈现主干专业不重叠、专业建设错位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
把职业教育纳入“十二五”规划
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十一五”规划行将收官,各界也都在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先后颁布,勾画了今后10年教育和人才发展的蓝图。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
彭真怀建议:“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设立产学合作委员会推动地方校企合作制度化,对合作办学企业的成本在税前列支,如减收或免收企业应交的教育附加费,鼓励企业全程参与职业院校管理、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和教学条件建设等。”
彭真怀说:“我有这样一个愿望,当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如果第一个想到的是找本地职业院校的师生解决,那么职业教育就会呈现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美好前景。”
李国璋提出:“在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应该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的质量,提高资本和劳动配置的质量。促进产业和企业的潜能释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潜能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