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所首页 > 高职研究 > 高职理论研究 > 正文

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

2019年03月25日 19:01 点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当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一个发展关键期。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增长使其成为高等教育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中坚力量,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2.6亿城镇劳动力中技术工人只有8700万,仅占33%(发达国家平均为75%),其中,高级技师360万,占4%,而企业目前的实际需求是14%,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说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彻底摆脱学科型办学思想束缚的艰巨任务。如果不从学科型办学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努力有可能是“南其辕而北其辙”。尽管长期以来我们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不少成绩,但不得不承认,观念形态是长期历史积淀而成,绝非朝夕之功即可改变,我们还远没有具备适合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独特的教育环境与方法,“压缩饼干”仍然占据大块地盘。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明确方向、找准问题、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一种类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才能够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问题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很多方面仍然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复制。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就没有必要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型,因为只要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增加一定的就业取向和职业内涵,那么目前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没有意义。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合理存在,关键是特色创新,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逻辑主线。只有走特色之路,才有可能成功。就当前而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

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校企合作的要点有四: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校“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以及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二是组织结构的设计,即校企之间联系纽带的建立和校内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构成,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等;三是校企资源的共享,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校企共同制定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制度,如企业标准引入教学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施和运用等;四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开放式运作,如校企双方不仅有由双方领导组成的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组织,还要有由第一线操作人员组成的学生实践、课程改革、技术革新等运作层面的合作小组,而且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使办学模式的改革落

在实处,真实有效。

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在国外,这种人才培养模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Educ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cooperative Edu-cation)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与国外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师资等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等等相比,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因此,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其两会代表话职教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尝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真实滋味,学会怎么处人、处事。因此,顶岗实习要求“真实的工作环境”,不是模拟或虚设的工作场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还要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值得强调的是,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训练是顶岗实习的重要内容,热爱劳动是无论哪一代人都必须继承的美德。

顶岗实习的困难之一是企业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岗位。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很多学校将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结合起来,既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顶岗”,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有的还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起来,将毕业设计(论文)改成要求学生就自己顶岗实习单位的某一产品的生产或管理流程等作一详细调查和论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评价和改进建议,从而将教学与顶岗实习结合在一起。

顶岗实习的困难之二是管理。首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分散使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学校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以及设计出一套精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用人单位合作,严格过程管理。其次是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安全等问题。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应在与用人单位感情联系的同时,熟悉已有政策法规,感情与法规双管齐下。

专业建设中的工学结合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所谓“要素”是指与“学”和“工”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如双方的人员、场地、信息、标准等。

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的重点有二:一是在高学历、高职称的基础上增加现有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更可以担任校内实训基地或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技能指导。

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要义是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学生的受益面是关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是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市场化,附带的功能是带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改革。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为学生集中进行教学实习的基地,通常通过各种关系或者是科技服务等唤起企业的合作热情,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二是成为顶岗实习的基地,比如在学生第6学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学校利用与用人单位合作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机会,与他们建立联系并长期保持接触,最终成为安排个别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能安排1个学生顶岗实习和能安排几十个学生教学实习一样,都是十分有用的校外实训基地。

课程建设目前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密不可分,应该两者兼顾、整体设计。要尤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

质量管理目前的重点是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学生实践课时多,能否保证实践环节的质量,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开放,因此必须重视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与企业合作完善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流程、制定运作规范和操作细则。在文件上,不仅要有一整套制度文件,更要有齐备和精细的作业文件,使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在运作上,有资料积累、有数据分析、有改进措施、有结果反馈,做到有测量、有分析、有改进,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管理局面。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类型特色的创新,其基本运作框架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当然,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创新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通过学校的艰苦探索为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提供依据,从而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得到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